《安徽科技》论文模板
稿件的编撰次序为:文章题目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单位、文章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参考文献。具体要求如下:
文章编号:(空白,编辑部填写)
论文题名(主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)
作者姓名(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)
(作者单位,所在城市 邮政编码)
示例:(安徽大学,合肥 230601)
摘要:(限200字)
摘要的基本规范和原则如下:
(1)摘要是文章的简介,具有独立性,应叙述完整、结构严谨、表达简明、语义确切,一般采用目的、方法、结果与结论的结构形式。
(2)缩略语、略称、代号,除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,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。
(3)要素齐全。不能只是说明“做了……”、“分析了……”等,而是要清晰阐述研究的结果和结论,突出研究的创新性结果,特别是本研究的新发现、新规律、新关系。方法、模型类论文应当交代清楚模型构建的原理、步骤,所用方法、所建模型的特别之处,如优势、具体特点等,不能泛泛地说“很好、很快”等。
(4)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;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,如选题背景、理论背景等细节部分不能写进摘要;一般不要对论文作诠释和评论(尤其是自我评价)。
(5)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得信息。 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《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》,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:“为了……,对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研究”。
(6)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,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;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,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。
(7)除实在无法变通外,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,不出现插图、表格。
(8)不用引文,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。
关键词:(3—6个)
文章正文
正文具体要求如下:
(1)内文层级标题用黑体、左顶格,标题后不设标点符号,标题后正文另起一段,段首空两格,标题序号为:一、 1. (1) (2) (3)……
2. (1) (2) (3)……
二、 1. (1) (2) (3)……
2. (1) (2) (3)……
……
(2)正文中的图应随文出现,顺序编号(如图1、图2等),并写明图题,且居中位于图的下方,图序和图题间空一个字距。
(3)表应顺序编号(如表1、表2等),并写明表题,且居中位于表的上方;若有表注,应写在表底线下左侧。
(4)文中重要的或后文将提及的公式,应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,序号加圆括号;推导过程的中间步骤应尽可能忽略,各种符号应遵循有关规则;特别注意变量的符号(包括下标)用斜体。
(5)量和单位符号应严格执行GB3100-3102有关规定。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。
正文首页页脚
文章正文首页底部加入“基金项目”、“通讯作者”、“通讯地址”、“联系电话”。格式如下:
基金项目:(如有则填,要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;如有两个以上基金项目,中间以分号隔开)
示例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70232010)(注:括号内为项目编号)
通讯作者:文章修改等具体问题的联系人
通讯地址:作者的通信地址,以便邮寄样刊等
联系电话:作者的常用电话
参考文献
具体要求如下:
(1)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采用顺序编码制,按在正文中引出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,用数字加方括号(如[1])表示,序号左顶格;同时在正文中用上角标标注序号,务必与文末的参考文献序号相对应;
(2)每一参考文献条目尽量标注引用页码,且最后均以“.”结束;文献主要责任者为3人以下全部著录,3人以上则著录前3人;正文中不得使用“著者—出版年制”标注法,如“(张国敏,2002)”。
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应严格遵照《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》(GB/T 7714—2015)。
|